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关于三顿半概念店的7000字细节︱有方专访三顿半创始人、裸筑更新主持建筑师

关于三顿半概念店的7000字细节︱有方专访三顿半创始人、裸筑更新主持建筑师
编辑:原源 | 2021.12.27 13:51

对于一个设计空间,媒体可以有几重表达?

围绕三顿半首家线下概念店,有方完成了一次非常自由的尝试。

实验短片空间纪录片之后,这篇长文,来自我们与三顿半创始人吴骏、设计方裸筑更新主持建筑师柏振琦的两场专访。

第一次见面我讲到一半,基本就确定我们会合作”“这个设计最大的问题,是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业”“没有条条框框、没有限制,这简直是让我睡不着觉的信任”......在两轮直观的影像呈现之后,对于设计与背后的故事,依然有独属于文字的故事、力量、与细节。

 

 

 

#谁是“三顿半”

有方  “三顿半”是怎么开始的?

吴骏  这要从2008年说起。2008年前我在北京工作了8年,然后回老家长沙,在今天的整整13年前开了第一家咖啡馆——也是和三顿半的几位创始人一起,都是我的同学。你的问题关涉到这13年来,我们对咖啡的理解的演变。前面的8年我们在做咖啡馆,到2015年的时候,开始明白我们对咖啡的追求,并不只是个人志趣的表达,而是想去探索咖啡更多的可能性这个观念转换之后,很多东西就顺理成章了。

第一是我们觉得,之前对“精品咖啡”的理解相对狭隘了。我们在想它能否更宽广,在更方便的同时不牺牲品质,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感知它。2015年,我们做了“风味探索工作室”,把咖啡跟巧克力、马卡龙、牛轧糖等等结合。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做了各种研发,自己玩的很开心、天天吃各种各样的东西;小程序上马卡龙卖了上千盒,巧克力卖了几百块,但这只是各种风味的尝试,它缺乏商业的逻辑、没有秩序感——我们到底要实现什么?

我们觉得要找准一个载体,就先试了一下挂耳咖啡,再依托于挂耳做创新,比如迷你的手冲咖啡壶。由此开始有商业化的逻辑贯穿其中,很多人开始复购,说我们的“大满贯套装”(里面有咖啡壶、挂耳包、杯子)直观地解决了场景需求——到手之后,你只要有杯热水,就可以获得一杯好咖啡。这个理念把三顿半一下就带起来了,很多人开始知道三顿半在用咖啡的可能性解决具体场景。这时候我们开始明白,做风味研究,首先要在一个场景中把它“立起来”,再去做风味的呈现和表达。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就开始找寻新的需求场景,再在场景中表达风味;开始确立了“探索星球风味,呈现自然本真的丰富”这个理念,再用产品和场景去完成商业化。

有方  三顿半的线上策略非常成功,无论是复购率、用户黏性与信任度,还是通过0号、&号等对不同层面做的很多连接。而你们的第一家线下概念店,希望继续探索的是什么?

 

吴骏  我们不断以新产品“探索星球风味”,是因为咖啡是世界上风味最丰富的果实之一,不同产地微气候、处理法、烘焙度、拼配方式、萃取方式等造就的万千风味变化,这种丰富和可能让我们追寻了十来年,也支持着三顿半一直在探索新的东西这间线下店也不是传统咖啡馆的表达——2008年我们就做过咖啡馆,十几年后如果还是一样地做,我和团队都不会得到特别大的满足感。我们希望这个线下空间能照顾到咖啡、场景、体验等方方面面,但更重要的是以咖啡去连接和循环更多。

 

三顿半比较内核的精神,就是勇于去探索、勇于去创新,不怕承担失败也没有包袱。我们也有不太成功的产品,但一直在用真诚的方式和用户沟通;包括这间概念店,其实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这种探索的东西你只能很正常地把它呈现出来,不要去修饰它、掩饰它——它肯定有不足,但会往好的方向去进化、去迭代,总归是这样的。

三顿半概念店实验短片  ©有方

#MET

三顿半与裸筑的首次见面

有方  柏工还记得与三顿半两位合伙人,初次见面的场景吗?两个团队间吸引对方之处是什么?

 

柏振琦  第一次骏哥和炼哥来我们事务所,一进门打完招呼就开始摸我们办公室的桌子,视线一下就到了桌子的节点上。然后我们在会议室聊了三个半小时,让我非常感动的一点是,他们全程没有看过一次手机,一直在听我们讲裸筑从开业到现在的所有项目。以三顿半的段位,不太可能两个创始人这么长时间没有业务进来,这个细节让我们非常感动,觉得他们能懂我们在坚持的东西。

特别是说到其中“光廊”这个项目,我们在一个户外电梯上加盖了作为雨棚的钢结构,花了三个月时间把每一个节点、每一片玻璃怎么铰接、每一根管线怎么穿,全部交代了一遍。他们听的津津有味,我觉得这可能就是直男之间的共鸣(笑)。这个项目没有在哪里发表过,一般人可能不会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干这事。没过多久他们就决定要一起合作他们的首家线下概念店。对于这个消息我不意外,因为那天我们聊的很好,而且那也是我们唯一一次聊的这么长,之后聊方案可能都没有超过两小时的,一般很顺就讲完了。

那一次他们也讲了成立三顿半的很多故事,我发现他们也是技术控,为“超即溶”自己去研发了机器,然后把咖啡变成冻干粉。三顿半的咖啡世界也是在造房子。我想“光廊”之所以打动他们,可能是他们也看到我们是在铺垫基本盘的东西。这种底层共鸣让这个项目变得很顺,最终花了三个月到现在的细节丰富程度,以及70%的节点成熟度。

 

△ 光廊

摄影:Oscar&Freeman  图纸版权:裸筑更新

△ 三顿半概念店  摄影:Wen Studio

 

有方  骏哥还记得初次见面的场景吗?裸筑的设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吴骏  我和炼哥当时最大的惊喜是发现,裸筑和柏工都是这个时代比较稀缺的。现在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做结构,更多喜欢去做滤镜、表面;而裸筑的很多项目都是在做结构,而且它解决具体的问题。比如他们的“光廊”,这种不起眼的项目很多人可能都不愿意做;即使做,搭个棚子、找点玻璃钢拉一下,很快的。但你会发现裸筑是把它当作一个很重要的使命,里面的结构都是自己去研究,这个做法一定是出于热爱、一定不是出于功利。愿意为社会环境做一点贡献,把自己要做的每件事都认真看待,用结构而非捷径去解决问题,这让人非常舒服。

裸筑当时的介绍很简单,全是讲对自己作品的理解。柏工这个人也很纯粹,他选的案例根本不是和三顿半项目很关联的案例——选“光廊”这类小小的东西,你会觉得“这是准备接单做生意吗?”(笑)但这就是他的状态,他不想为迎合你而做什么事情。

有方  “做结构”的这种状态,也会让我想到三顿半。

 

吴骏  我们做咖啡也是这样。比如对于“超即溶”技术,背后烘豆机、研磨机、萃取机、冻干机、包装机等所有巨型设备,全是我们自己做的,也希望最终的呈现形式、用户体验都尽可能是完整丰富的。你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咖啡概念去渲染它,但我们愿意先花时间做好结构本身,先做供应链、生产端,把产品打磨得更好再拿到市面上。

我们第一次见面聊了三个半小时,从白天聊到晚上。我讲三顿半的过程,我们愿为咖啡做的冒险;我讲到大概一半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眼神里有光,开始专注在这件事上。这是我跟人聊天时最关注的一点,叫“起心立意”,就是你做这件事的驱动是什么?如果驱动是“这件事情有意思”,那么过程往往是纯粹的;如果是听到最后、说三顿半要在安福路花多少钱来做这件事,才开始感兴趣,那就不叫起心立意,那是反向的基于企图。

所以第一次见面我讲到一半,基本上就确定我们会合作,这个空间就是他做的事情。有企图的通常会落入俗套,有立意的才会顺其自然,这是三顿半选择伙伴时很看重的一点。我们的很多供应商,无论做陶瓷、五金、塑胶,都是从最开始很小的工厂,跟我们一起走了十年。今天早上,我们咖啡杯工厂的老板坐最早一班的飞机,他一个人背着几千个杯子,满身大汗地冲进来,赶在开业前最后一刻送到吧台。这个同行的过程中他们图我什么呢?始的时候,三顿半什么也不是,一文不名。

 

△ 柏工与三顿半创始人吴骏、王炼于概念店内 ©有方

#方案起点:

在安福路上“让”出50㎡

 

有方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方案时的感觉吗,是怎样的沟通过程?

吴骏  方案是逐步推进的,我们第一次谈具体方案是聊空间布局。柏工来的时候说,“我今天提的方案很大胆,你们未必能接受,如果你们接受了我再往后面去讲其他的东西”。他直接把门口的差不多50个平方出让给了街区,这50平方米几乎没有什么营业,大家都可以在那坐,它是一个公共空间。

 

△ ©裸筑更新

这个想法是真大胆(笑)安福路寸土寸金,这个店面本来就没多大,直接三分之一让出去?但我们觉得很兴奋,这是我们想要的。如果你求四平八稳的东西,这附近安福路、武康路、乌鲁木齐路上各种生活方式品牌已有大量表达,“做一个稳定的咖啡馆”这件事听起来就很无趣。讲了半天“起心立意”,最后整一个规规矩矩的东西出来,不太对。在做返航计划的时候,当我游走在不同城市街头,会发现最重要的一点是融合。想跟街区发生关系的第一步,是要融入这个街区;如果没有这几十平方让出来,你就不是这街区的一部分,你就是街上的一道门。

于是我说就这么做,柏工问,那你们的咖啡怎么办?大量咖啡馆还是会把吧台做中心化的处理。我说确实,咱们毕竟是做咖啡服务的,也请了中国的咖啡冠军们带团队在安福路修炼了这么久、准备大展身手。我就跟咖啡团队聊了一下,“可能无法放在C位”,但他们都觉得没问题,认为空间整体的体验更重要。所以现在的三个吧台虽然都是非常专业高端的配置,却都在最里面、离店面入口最远,就是为了把这一条通廊全让出来。这个大方向确定了,后面的东西就都出来了,因为我们已经达成了最大的一致:细微且不张扬地,成为这个街区扎扎实实的一部分。

有方  所以柏工是如何做出“让”这个决定的?

柏振琦  这个与我对三顿半的理解有关。我觉得当一个品牌做到一定规模后,它一定会遵循一种合作的规律,与社区发生关系,把“让”这件事做到极致

这类空间的室内面积无疑是很珍贵的,但如果我们把前面这个场子完全以灰空间的方式出让给安福路,这个店和这条路就会产生一种非常强的连接,下雨天路人也可以直接进入避雨。我觉得这种强联系是品牌做到一定规模之后的担当。“让”是这个空间最根本的逻辑,甚至当晚上闸门关闭的时候,缝隙也让这股气依然是相通的,不是用那种封闭的玻璃橱窗。这股气通了之后,店面自会呈现一种更亲人的姿态。

 

△ 摄影:Wen Studio

 

#设计:

节点、修补后的真实、秩序中的变化

有方  进入空间后的第一个好奇就是,为什么节点对于这个项目,如此重要?

柏振琦  有两个层面,一是节点对于建筑师的重要性,二是节点的商业价值——前者是给我自己一个交代,后者是对业主的一个交代。

先说对我自己的。我在特拉维夫读书工作时,遇到的项目都是沙漠建筑,在这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建筑最重要的功能是防御——在这个时代,你可能很少听到一个建筑是为防御而产生的了。沙漠建筑最重要的地方不在于有多美、多天马行空,而在于它能保护我们;而什么东西能保护人类?就是节点。建筑出问题,常是由于节点没有处理好,比如天窗漏水往往是因胶合布使用不当,甚至胶合布是用硅胶去连接,时间一长,硅胶收缩后水就进来了。我觉得建筑师的职业性就在于如何妥善地处理节点,同时更好地完善形体关系。所以我会把当时教授的指导放在我们的空间里,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是用构造的方式去了解世界的一个过程。

第二是商业意义。这个空间毕竟是一个商业项目,它必须有非常能够进入你视线的东西,所以那些绿色的带有功能的节点,就像三顿半的小罐子,被处理过一道然后解构了,润物细无声地“润”在了这个空间里,每一处都在散发自己的能量。我希望进入空间的人们,第一眼是看不出我们做了什么设计的,但在走了两三圈之后,会发现哪哪都是细节;这个时候他其实已经被“丢”进这个空间,与这里的逻辑发生了关系,是体验性地在这个空间里去感受。

 

△ 摄影:Wen Studio  插画绘制:裸筑更新

 

有方  与精细节点形成鲜明呼应的,是空间中保留着历史痕迹的墙面、天花,与暴露的管线。对于它们是如何考虑?

 

柏振琦  我第一次进来这个场地的时候,它大概拆了50%,天花、石膏板墙都很零乱。我的第一直觉就是应该有一次大的清理,清理到一种空间修行的程度。墙面原本的存在值得被保留和尊重,而现在无论你怎么摸上去,都没有灰了,因为它已经被用各种方式——清洗液,氯偏,化学药剂等等——打磨过数十遍,这是我引以为傲的对空间的尊重:非常体面地对待每一个细节,再用节点的方式让它产生一种对话。

之于裸筑,管线就是建筑的血管,它们让这个空间得以被使用,因此要非常好地去对待其中的每一寸;此外,要体面地用夯土砖填满整面墙,让它变得坚实;要让水磨石大板以三米乘一米二的模数,体面地铺平整、没有渗漏......这些都是“空间的规训”,这些词可能有些大,但实际操作中需要以小见大地把它们建造起来。

△ ©有方

 

有方  在属于建筑师的精工之外,设计如何满足三顿半的品牌需要?

柏振琦  对于这个项目,我们不是在做一个咖啡馆,而是创造一个完整的空间、提供给三顿半这个有无数可能的团队。我们不想在某种上帝视角下,给所有东西施加限制从而建构秩序;我们想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开放性。设计于此营造的是一种底层的框架逻辑,它其中的所有东西,是一种基于秩序的变化:

三种模式的平面,家具可灵活摆放组合:

△ ©裸筑更新

 

基于模数建构的纸砖架系统,插接榫卯件可灵活应对不同展陈/销售场景需求:

△ 摄影:Wen Studio

△ ©有方

可变形的咖啡桌-展桌,以地面标限定位置,是可“停靠”的小精灵。“到站”后标亮起,在视觉上传达“已就位”的感觉,是非常微妙的仪式感:

 

△ 摄影:Wen Studio

△ ©有方

 

可手动调节三档高度的座椅,灵活实现展台、小吧台等功能越级:

 

△ 摄影:Wen Studio

#最困难的是什么?

 

有方  在整个落地过程中,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小插曲吗?

柏振琦  聊概念的时候很顺,但执行落地很难,因为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把这些东西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来。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时间压力和对完成度的焦虑。节点打样要依赖合作施工方,我们每天都在很焦虑地追进度,事无巨细地跟每一个步骤、确保技术能做到位。

三顿半跟我们聊完之后就是let you go,最后给我个结果就好——没有条条框框、没有限制,这简直是让我睡不着觉的信任。我很担心裸筑做出来的东西“缺口气”,那口气一定要顶上去,所以我们就花了很多时间去琢磨最后从80分到90分的那一击,这三个月整个团队的心思全部扑在这个项目上。

有方  空间落成后,有什么意外之喜吗?“之前没想到,但现在还不错。”

 

柏振琦  这个空间在我脑海里过了至少一百遍。建成后变得更好的惊喜,没有,只有变糟的。比如玻璃门不好推拉,需要两个人才能拉动,这是第一个意外,我很悲伤。此外,椅子上大可不必安装轮子,让人直接搬就行了,不然在高脚凳的状态下人如果坐着滑动,有可能会摔跤。在这种公共场合,但凡有1%的摔跤的可能,我就会很焦虑。以后我一定会改掉,此生不再用轮子。

 

△ 柏工于三顿半概念店入口  ©有方

有方  骏哥的印象里呢,最难的是什么?

 

吴骏  空间结构很早就确定,用的材质、物料我都觉得棒棒棒,大家都很开心。最麻烦的是空间里所有桌椅家具、钉挂卯件全都是定制的,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做产品的人都知道,要开模就要打模、修模、打样,要有0号模、1号模、2号模......中间稍微有点问题就是三个月,所有人都在等。也就是说,这个设计最大的问题,是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业,是没有开业时间的(笑)。但选择了这个方案就只能等产品出来,说实话在后期我有过动摇,但炼哥经常给我打气,他说没问题,做产品、做结构,就一定要过这一关。

空间处理完后,我们等了两个月才收到第一版家具。这些可折叠、可收纳的桌椅,我们十几个人一起,装不上。家具这里会划手,那里拧不紧,螺丝也上不去......于是柏工开始狂改。这里的桌椅都是他原创的,他想表达这种建构的过程而我也很欣赏这个想法,但期间确实难熬。

后来就是一版,二版,三版,四版,每个礼拜裸筑到我们办公室来装一次,每次都有一部分会更流畅,但也只是一部分而已(笑)时至今日,我们也觉得它并不是完美的,因为在高频反复的使用中一定会出现小瑕疵;但后来我们干脆想通了,它就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你相信的是一条长路中间,他会不断地去把这些东西迭代,你是相信了这个人,相信了这个团队。

有方  想到柏工今天跟我说的一句话,“对于这次的甲方,我没有任何遗憾,我的遗憾都是对我自己”。

 

吴骏  遗憾还是有的,就是我们一起讨论的时间不是特别多,都很忙。有很多时候也想一起喝个酒,烧烤一下,聊聊更多的东西。其实生意的关系是个很浅层次的关系、很容易达成,但“朋友”是要花非常多时间和精力的。我相信我和柏工的团队想的都是一个更开阔的合作未来,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理解,要像朋友一样时常聚聚。我们现在聚都是半夜在工地上,互相拍着肩膀说加油,这过程太急促了,不是那种“我能理解你心路的变化,你也理解我对这个空间、对咖啡、对世界甚至各方面感情的认知”。有这种理解,我们才能走更长的路,这是我认为的一个遗憾,但未来还有时间。

©有方

 

#What's Next?

 

有方  现在设计与建造已完成了,两位希望这个空间之后会被如何使用,成为社区生活中怎样的场所?

柏振琦  今天是对外营业的第一天,对我来讲设计可能告一段落,但我会通过观察人们的使用去发现更多的问题。对于后续使用,我不希望做太多控制,这个时代的建筑师不该再以上帝视角去造规范人行为的东西。我希望做的是怀揣勇气和好奇心去观察人们的回应,观察完了就带着这些问题,勇敢地实践我的下一个项目这个时代的发展迭代太快了,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去定义未来的走向,而就是和它并肩同行。我觉得这是最舒服的状态,是最自然的状态,也是裸筑想追求的状态。

 

吴骏  我们希望和街区融合共生,但若试想更长远的未来,就不是“成为彼此的一个部分”就结束了。我们应该想想有没有办法为这个街区裂变出更多内容,要为街区飞出去,去到山川、江河、穿山入林,找到那些能代表世界丰富多样性的人、事、物,去跟他们产生关联。我们接下来几乎每个月甚至每周在这都有活动,可能很少见到咖啡馆采用这样的运营方式,但只有我们出去,才能像蜜蜂一样采集回来新鲜的东西,街区应该是动态的。

我经常跟柏工说,你把空间做完,这一棒就交给我们。这里的多样性在设计层面已经完成,而空间使用上的多样性,是我们即将开始的冒险。从“探索星球风味”到下一步“探索星球原力”,是我们接下来更期待和兴奋的事情。

 

三顿半概念店空间纪录片  ©有方

 

采访 / 原源  摄影摄像 / 郭嘉、唐杰、李洪涛

视觉 / 李茜雅、郭嘉、唐杰  校对 / 原源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关键词:
人物
资讯
1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158****3374

2年前

像是工作坊 不像喝咖啡的地方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