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建筑地图172 | 上海:新房子

建筑地图172 | 上海:新房子
编辑:李菁琳;校对:李菁琳 | 2022.07.07 10:36

上海从不缺新房子——无论是吸睛的大型公建,还是宜人的小尺度服务建筑,或是为城市公共生活“添砖加瓦”的口袋公园。作为前篇“上海:常看常新”的补充,本篇地图将继续聚焦建成于2019-2021年的新项目。

 

找时间,在这座逐渐复苏的城市里,“挥霍”一下夏日时光吧。

 

上海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

设计: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2020

坐标:上海市杨浦区安浦路三益里

 

摄影:章鱼见筑

项目作为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二期的配套服务用房/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展示馆, 位于黄浦江边杨树浦港“人人屋”西北方向,这里曾是始建于1902年的祥泰木行旧址。总建筑面积1410平方米,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其中地下层及地面首层为混凝土结构,地上二层为木结构。建筑地上面积为755平方米,地下面积为655平方米,建筑高度8米。

 

建筑形体在规则长方形的基础上植入通透的中间层,使60米长的体量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轻盈温暖的木材,下部为厚重沉稳的混凝土。上部形体一部分向下延伸,下部形体一部分向上拓展,形成交融与渗透关系。建筑地面以上部分采用纵横木梁错叠铰支钢木复合结构, 地下基坑及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结构,地下一层及一层为钢结构框架结构,地上二层为钢木混合结构。纵横叠加的木梁形式一方面回应了中国传统木构的抬梁形制,另一方面则是以相互之间脱离的构件来强化构件本身,解决了不同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问题。与此同时,这种建构模式也形成了一个“有厚度”的结构空间,使中间层的状态更为立体与松散,与景观的因借引用关系也更为自然。

 

 

02

上海民生码头水岸景观及贯通

设计:刘宇扬建筑事务所,2019

坐标:上海市浦东新区民生路

 

摄影:田方方
摄影:田方方
摄影:章勇
摄影:章勇
摄影:田方方
摄影:田方方

民生码头水岸空间东侧起于洋泾港桥,西侧贯通民生轮渡站。设计以“艺术+日常+事件”为主题,采用“旧骨新壳、旧基新架、新旧同生”的策略,自东向西规划依次为林木绿坡区、滨水步廊区、中央广场区、架空贯通道等多种活动空间的叠加,使整体流线的规划组织可以适应日常和庆典两种不同活动的空间需求。

 

设计从剖面入手,结合对地形和基础设施的细致分析与推敲,用绿坡、步道、台阶和广场将场地的高程关系重新组合,新旧糅合,实现了场地空间、景观和动线的连续性,极大改善了人们进入水岸空间的体验感。场地东段起始于从洋泾港桥下来的两个引道,靠陆域侧是一个有百分之四坡度的自行车道,靠水域侧是一个直径12米的半螺旋步行台阶——在行进的过程中能以近270度的环形视野,远眺浦江两岸和陆家嘴三件套的壮美景致。

 

以筒仓形式为灵感,由模块化金属树箱组合而成的江岸树阵,结合白玉兰、重阳木、香樟、乌桕等乔木和多种草本花木的种植,让市民可从林中穿行,感受树影婆娑。

 

 

03

上海永嘉路口袋广场

设计:阿科米星,2019

坐标:上海市徐汇区永嘉路309弄

 

摄影:吴清山
摄影:吴清山
摄影:吴清山
摄影:吴清山
摄影:陈平楠
摄影:吴清山

项目基地位于永嘉路中段,借老城区风貌整治的契机,区政府部门决定拆除原用地内存在消防隐患的两排残旧住宅,将其改造为服务于周边居民的城市公共空间。拆除老建筑后的用地大致呈长方形,沿街宽约18米,纵深约40米,与街道几乎垂直,东南西三面均被住宅围合,空间呈口袋状。改造把公共空间设计为敞廊围合的小广场,并通过将地坪抬高0.5米增强场所感,同时与街道之间形成有趣的抬高视线关系。南侧尽端布置的两个隐蔽辅助用房,与广场之间通过一道连续曲折的耐候钢板墙隔开,钢板墙成为广场尽端的边界。

 

敞廊是主要的构筑物,四段长廊呈风车状,围合出规整的长方形内院,廊下高度刻意压低至2.1~2.7米,形成亲切的尺度,同时整体与周边建筑在高度上形成合适的比例。敞廊形式上采用精致的钢木混合结构,考虑到居民公共空间的属性,设计在理性的形式基础上特意增加了具有戏剧性、富有张力的细节。

 

周边住宅区建筑材料多以上海城区常见的暖色调涂料或清水砖为主,广场地面铺砖因此选择了最常见的红色透水砖,木梁、屋面底部及坐凳采用浅色原木,耐候钢板墙则是锈红色。整体暖调的氛围里,钢柱则采用了明亮的鲜艳绿色氟碳漆喷涂,反差色也带来了轻松的日常气质。

 

 

04

上海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C建筑—水岸汇

设计:梓耘斋建筑,2020

坐标: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900号

 

摄影:田方方

项目作为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提升及“水岸汇”公共服务的一环,意在调整并柔化场地,强化建筑与开放空间的联系,优化滨江空间流动氛围,同时增加公共服务功能,为徐汇滨江再添一处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公共场所。

 

场地的柔化与流线的梳理:在保持防汛标高的同时,破除了场地东侧局部的封闭围栏,尤其是正对北部公共服务空间的部分,以串联不同高差上临江步道和场地内的人群流线,解决原有单一出入口的可达性问题。项目还对场地进行了整体抬高,让西侧的出入口变得更为便捷。

 

空间的再分配与公共性的延续:将建筑两侧原有的狭窄通道调整合并为东侧面向江面的敞廊,在不改变建筑占地面积的同时,让室内外间的半开放过渡空间更为高效,并适应市民的日常公共生活方式。调整后面江敞廊所配备的活动挡板弱化了内外空间的界限,并给敞廊内的市民提供了一个观赏徐汇滨江风貌的取景框。在场地高差边界处将栏杆设计为连续长桌,结合增设的坐凳,构建出市民在徐汇滨江纳凉、休憩、闲聊或观景的日常生活场景。

 

抽象的表达与活力的回归: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既有建筑的结构与外侧骨架,综合徐汇滨江现有的城市风貌,以一种抽象的、去符号化的手法更换了建筑的外表皮。调整后素雅简洁的外观,在保留原有三个差异化功能空间的同时,使建筑更具辨识度。

 

 

05

宛平剧院改扩建

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1

坐标: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南二路859号

 

摄影:马元

新剧院在建于1988年的原址上建设,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以中国传统折扇为设计灵感,集传统戏曲剧场之大成,包括一个996座的大剧场,一个262座的小剧场,以及可收纳座位209座的多功能演艺厅、40座影音体验中心、专业排练厅等文化空间。

 

主入口转角的玻璃扇面通透自然,将厅内的活动投射出来,犹如立体的中国扇面书画,婉转灵动。从中国传统合院中汲取灵感,引入传统的造园手法,设计将多个不同规模和形式的表演厅堂在空间中错落叠放,提供处处有舞台、层层可观演的复合空间,呈现移步换景、立体化园林景象的“戏曲之苑”。走在剧院中,天花上、墙上、座椅扶手、门把手,扇形的元素俯拾皆是。

 

大剧场墙面亦化入“折扇”概念,反声板是扇面,吸音板成为撑起“扇面”的“扇骨”。大剧场台口宽16米,高10米,深20米,侧台宽8-10米,深20米。具有全电控可编程升降吊杆65套,全网格化控制的灯光系统和全光纤信号传输方式的扩声系统。舞台升降台化整为零为25个正方形网格升降台,转台呈棋盘分布更加灵活,能够如波浪般起伏,极大程度契合了新编剧目的制作要求。

 

 

06

花房驿站

设计: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2021

坐标:上海市徐汇区钦州路

 

摄影:樊婕

花房驿站为“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徐汇区“花开蒲汇塘”展场的主展馆。基地位于钦州路田林东路地块,毗邻徐汇区重要的水脉蒲汇塘。原址为在城市更新中需要拆除的花鸟市场,未来将建成绿地公园。

 

在有限的预算、有限的用地和有限的工期的前提下,花房驿站设计确定了建筑、结构、空间、材料、构造一体化设计的策略,最终成功在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完成了109天极速搭建。

 

考虑到艺术季期间和远期运营的弹性使用诉求,建筑师对花房的原型进行研究,结合传统温室花房的经济高效结构特点,演绎出核心体量+空间网架的结构体系,形成大跨度的空间模式,营造出轻盈开敞的空间效果,呈现外向、迎接性的建筑姿态。支撑体系采用格构柱,消减了柱子的体量感,增加了视觉层次,与空间网架结合形成精致的构造节点,带有编织感的钢结构与通透开敞的空间相得益彰,钢结构本身成为建筑重要特色,同时节省了二次装修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室内室外空间一体化,也让人们在使用上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建筑边界,与建筑形成有机的互动。

 

 

07

上海天文馆

设计:ennead,2021

坐标: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临港大道

 

摄影:胡艺怀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摄影:胡艺怀
摄影:胡艺怀

全新的上海天文馆占地5.86公顷,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天文学主题博物馆。项目致力于营造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可以与各种天文现象直接互动,并通过对比例、形态及光线的细致处理,提升人们对于太阳和地球轨道运动这一基本关系的认知。

 

团队希望将人们内心对天文的认知融入到设计之中,让游客在迈入天文馆之前便能从建筑外观完整地获得这一体验,而在参观的尾声,通过直接与星空接触,还可以感受宇宙的浩瀚无边,整个旅程都离不开建筑本身的支撑。因此设计从物理学经典的“三体问题”中汲取灵感,着眼于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由引力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运动轨迹,将这一理念在天文馆弯曲的外观、狭长的带状建筑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建筑外围大量采用弧线设计,引入螺旋形绿化带,以象征天体运行的曲线之美:中庭中心、入口天窗,以及天象厅的行星状球体随处可见这种美感。整座天文馆及其三大建筑元素——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天象厅球体,共同诠释着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

 

 

08

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

设计:OPEN建筑事务所,2020

坐标:上海市青浦朱家角路6号

 

校园鸟瞰 摄影:吴清山
足球场 摄影:吴清山
游泳馆 摄影:吴清山
小学教学立方 摄影:雷坛坛

艺术中心 摄影:吴清山

由丰富的单体小建筑和景观组成一个有机聚落,这是对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超大规模学校的直接回应。在13座单体建筑中,既有立方体的教学楼、行政实验楼,也有螺旋宿舍和自由形态的幼儿园。阅读,体育和艺术作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所对应的图书剧场、运动食堂和艺术中心也成为这座校园的三座核心建筑。

 

图书剧场倾斜的屋顶和醒目的蓝色外观像一头蓝鲸,或者一艘巨轮。运动食堂由两个圆角的白色盒子组成,一个是体育馆,一个是游泳馆。它们漂浮在首层食堂透明的玻璃盒子上方。垂直的玻璃中庭可以观察到各种活跃的运动。艺术中心位于校园中央,就像一颗精确切割的黑色钻石。视觉艺术中心被放置在表演艺术中心的上方,其中各有一个两层通高的中庭贯穿建筑,为室内引入充足的光线。两个中庭呈十字交错并上下相连,形成了中央的公共活动区域,也兼作展览空间。由暖色竹木包裹的立方体建筑群是小学和中学的教学楼。小学的教学立方外墙采用曲线的转角,而中学则是直角。一座拥有胶囊形窗洞的白色预制混凝土建筑是行政实验楼。

 

自然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室外开放空间的设计与建筑设计同等重要。花园、湿地、森林、山丘、跑道和大大小小的运动场,将校园变成了一个健康新陈代谢的生态系统。建筑和景观一道,形成丰富、充满变化的物理环境,伴随孩子们的成长。

 

 

09

朱家角游客服务中心

设计:无样建筑工作室,2021

坐标: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古镇

 

摄影:吴清山

项目位于上海青浦朱家角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西北角,在古镇与新镇的交界之处。在满足建筑物和场地的基本使用需求之外,这个新建筑要面对两个问题:首先是朱家角古镇风貌区的地域文化,其次是郊区新城的场所特征。

 

最终设计采用深灰色金属坡顶,满足风貌区规划的要求。坡顶做了变形处理,和传统双坡屋面又有所不同。新建筑体量比风貌区的老房子要大一些,单一的坡顶变形为两个三角组合,改小了建筑的尺度感。

 

建筑一层主要是游客服务大厅和公共卫生间,外墙以落地玻璃窗为主,透明的表皮使建筑具有一种公共性,同时也给室内带来更多的自然光线。二层的功能主要是旅游管理用房,外墙采用了悬挑的胶合木构架,形成了一个具有识别性的建筑外观。另外,它也与朱家角古镇中那些老建筑中常见的木门窗和外墙展开对话,体现了不同时代的技术与材料的转变。

 

 

10

张马游客中心

设计:致正建筑工作室,2019

坐标: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张马村

 

摄影:CreatAR Images

项目由一个1980年代小制衣厂改造而来。在东西两栋大空间厂房中安排主要服务功能,西厂房作为入口大厅、售票问讯及展示集会部分,东厂房作为茶室和特色售品使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景观庭院。原办公楼底层除与茶室衔接的东端作为厨房,其余作为主题活动空间,二层作为景区办公用房,从居中的折返大楼梯间出入。

 

设计保留原厂房的砖混结构体及屋顶的轻钢屋架和纵向预制混凝土檩条,只做适当的必要加固。屋面檩条以上的部分替换为横向顺坡密椽的胶合木结构屋面系统,并在东西大厅上开设了骑在屋脊两侧的纵向天窗引入自然采光,在室内形成新老并置的顶棚效果。

 

东西厂房的屋顶在两侧檐口大幅度出挑,形成连续的檐下缘侧空间。除了东厂房东侧檐廊沿河作为餐饮外摆空间,其他三条檐廊都设置沿墙休息长椅。建筑墙体维持白色涂料,新的木结构坡屋顶采用银灰本色的波纹镀铝锌钢板。在大片农田的包围中,白墙银顶既与村舍农宅没有明显的冲突,又保持了这一新的公共建筑的自身特征。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上海
建筑地图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